2025年4月24日,北京警察学院刑事科学技术系副教授刘玉勇老师应邀为国际关系学院法学院学生作了题为“解剖台上的文化碰撞:涉外法治框架下中美法医工作之比较”的讲座。本次讲座在国际关系学院教学楼406教室举行,国际关系学院法学院孔祥承老师主持本次讲座。

本次讲座主要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刘老师主要介绍了法医学的基础概念。法医学属于法庭科学,专注于利用医学知识解决法律问题。不同于主要研究非人体生物证据的物证技术学,法医学主要针对人体进行研究,目的是为了确定死者身份,研究死者的死亡原因和死亡方式等等。法医学的领域包括病理学、物证学、临床学、人类学、毒物学和精神病学。

第二部分,刘老师着重对法医病理学进行介绍。法医病理学专注于研究尸体现象,以确定死亡时间和原因。死亡的临床确认需要观察呼吸、心跳和全脑死亡等指标。死后变化分为早期尸体现象和晚期尸体现象。早期尸体现象包括超生反应、尸斑、尸僵、角膜混浊等。晚期尸体现象主要表现为巨人观和高度腐败,对确认死因具有重要意义。之后,刘老师又介绍了各类损伤,如钝器伤、锐器伤、火器伤和交通损伤的形成机理与特征。



第三部分,刘老师结合2017年赴美访学经历,对中美法医的工作差异进行了梳理与比较。
在互动环节,同学们分别提出自己的观点与疑问,和刘老师积极互动。本次讲座在热烈讨论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