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25日,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法律研究中心主任沈伟伟应邀为国际关系学院法学院学生作了题为“‘让子弹再飞一会儿’:让学、知识产权与网络文化生产”的讲座。本次讲座在教学楼206教室举行,国际关系学院法学院李一达老师主持了讲座。
2010年上映的《让子弹飞》已经“飞”了13年,可它不但没有落地,还在B站上催生出“让学”,引得网友们高呼“申遗”。“让学”引起数以亿计的关注,而观众们和作者们的对话、交流、讨论、回应、创作与再创作,成就了一场持续不断的网络文化生产盛宴。沈伟伟老师指出,在典型网络法视角下,网络文化生产包含技术变革、知识产权与商业模式三个层面的内容。本次讲座,沈老师以“让学”现象为引子,着重分析了“数字技术的民主化”与“低法治的保驾护航”两条线索。
首先,沈老师为大家讲解了“让学”现象背后的技术变革。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和相关技术的推广,PGC(专业生产内容)、UGC(用户生产内容)乃至AIGC(人工智能生产内容)等生产传播模式也在不断更迭。在UGC模式下,大众用户依托B站、抖音、快手、剪映等平台参与文化传播,积极对文化产品进行二次创作,催生了“让学”“甄学”等新兴互联网文化的发展。继而,沈老师借助传播学经典案例,通过比较“只读”与“读写”两种文化、“读书”与“说书”两种文化消费方式等,进一步从历史维度帮助大家理解大众文化生产的崛起原因。他指出,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编辑技术的民主化趋势,使得文化生产对普通人而言变得唾手可得,同时,互联网也在改变传统媒体那种不对称、单向的传播模式,让更多的人获得了“麦克风”和“讲台”,形成了一个有益于创新的共享空间。
随后,沈老师为大家分析了“让学”现象可能涉及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他认为,在互联网时代,二次创作的成本降低,因此相关作品的知识产权保护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议题。例如,电影《无极》的二次创作事件,引发了学界对于“戏仿作品合理使用标准”的广泛探讨。如从学理角度解决戏仿触及的知识产权困境,则需要兼顾法学视角与经济学视角,平衡原作品版权方获得收益的权利以及业余创作者的智力成果。
最后,沈老师为大家总结了当前“让学”的商业模式运作逻辑。他谈到,当前的商业模式运作逻辑已经跳脱出传统的版权维护思维,因为作者不一定要通过版权“恰饭”。网络时代,版权在产权激励中被相对边缘化,可以尝试开发新的商业模式,同时保护职业创作者和大量动态创作者进行再创作。
互动环节,沈老师的精彩讲述激发了同学们的学术热情,大家就门户网站的保护机制差异、原作品与二创作品的利益分配及著作权保护、AI绘画的版权归属等问题与老师展开交流。讲座尾声,李一达老师对本场讲座进行了总结。他指出,今天我们熟悉的法律更多是与传统的工业经济模式相适应的,而互联网则带来了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其扩张当然会挑战传统知识产权划定的那些界限,但其效率和创造力也在于此,学界已有的“知识产权的终结”“互联网的‘非法兴起’”等研究都试图对此给出解释。今后同学们在学习研究的过程中,可以持续关注该现象,并不断思考新兴产业对法律边界的挑战所带来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