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30日至12月3日,国际关系学院法学院派出参赛队参加了第二十二届“理律杯”全国高校模拟法庭竞赛。该比赛在清华大学廖凯原楼与辽宁大厦举行,来自全国各大高校的40支代表队汇聚一堂,高手云集,群英荟萃,角逐于这一民商事模拟法庭的顶级赛事。
(宣传展板)
“理律杯”全国高校模拟法庭竞赛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参赛学校最多、影响力最广的中文模拟法庭竞赛,由清华大学法学院主办、台湾理律文教基金会协办,被誉为中文模拟“法庭皇冠上的明珠”。来自各领域的专家学者、法官、仲裁员、律师等担任评审。基于法学素养需要向上发展,向下扎根的理念,主办单位希望通过模拟法庭比赛的形式,吸引社会各界对法学教育、法律问题的关注,从而能为即将踏入社会的青年学子,在学校的课堂与课本学习之外,提供熟悉实务工作的经验与机会。通过各法学院校之间的交流,鼓励同学从不同方面学习,加强自己的工作能力与经验,进而促进对法律问题的思辨。
“理律杯”全国高校模拟法庭竞赛分为书状写作和言词辩论两个环节,其中言词辩论共有初赛、复赛、半决赛、冠军赛四个阶段。初赛采取小组赛方式进行,40支赛队随机分为8组,每个小组5支队伍,进行循环赛。每支队伍皆与组内其它四支队伍进行言词辩论,其中两场担任原告方,两场担任被告方。各小组第一名进入复赛。冠军赛于12月3日在辽宁大厦举行。
(冠军赛现场)
我校赛队由李丹老师担任领队,共有张人竟、潘杨花、谭思奕、丁宇欣、武默涵、周锦博、周铉杭七位同学参加。
(国际关系学院代表队)
在文书提交阶段,我队七名队员齐心协力,团结一致,共同学习比赛规则、研究赛题问题、开展案情和法律适用的研讨,制定针对性的诉讼策略,并针对婚姻继承方面的问题请教了姜小蕾老师。我们需要分别提交原告与被告两份文书。文书写作时间共两个月,在这两个月间我们不断修改完善文书,不断更新其中的思路、逻辑、表达、句读,一直到提交当日的最后一刻,争取做到尽善尽美。
(文书提交后队员们的合影)
(在图书馆备赛)
(在法庭讨论)
(在法庭,我们与李老师进行完整的庭审模拟)
(庭辩前紧张的准备)
(两场比赛之间,队员们在咖啡馆开展讨论)
小组赛中,国际关系学院代表队与中山大学、山东大学、清华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分到了一组,最终清华大学晋级八强。我队派出谭思奕与潘杨花担任原告,武默涵与周锦博担任被告,在小组赛中与其他四所院校代表队展开了激烈的交锋。四场比赛赛程紧、强度大,十分接近法庭实战。我队队员沉着冷静、发问犀利、应变迅速、结辩精准,在庭辩中与对手有来有往,展现了法学院学子的学识与风度。
(庭辩现场的我方原告)
(庭辩现场的我方被告)
最终,谭思奕同学在庭审环节表现突出,获得了“优秀辩手奖”。
(谭思奕同学在颁奖典礼上)
(谭思奕同学获得优秀辩手奖项)
我队自7月完成赛队选拔,8月初便开始备赛,一直到12月正式比赛,四个月的备赛时光仿佛就在弹指一挥间,却只有模拟法庭的日日夜夜见证了我们为理律杯付出的每一滴汗水。数万字的精美文书,翻不完的庭辩材料,一夜又一夜指针飘过两点,一次又一次通读开庭稿,却仍无法助我们杀出重围。或许,一切都将以遗憾而告终,但40支赛队相聚在辽宁大厦的这一刻,也将为这几个月的风雨兼程画上圆满的句点。或许,在每一位队员的人生之中,理律杯只有一次,庭辩时的闪耀也只有一瞬,这份团队与成长的记忆却长存于我们的内心。
(队员们在模拟法庭合影)
(队员们颁奖后合影)
未来,国际关系学院法学院将继续贯彻“四+”复合型国际化高端法学人才培养目标,持续培养具有开阔国际视野、专精知识底蕴、精湛外语能力、敏锐创新思维、深刻分析水平和务实实践能力的法学人才,不断满足国家涉外发展战略法律需求,服务政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