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讲座回顾 | 涉外执法协作:总体国家安全观下毒品案件侦查的新实践

来源: 发布时间: 2025-05-17 点击量:
分享:

2025年5月15日,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副教授王锐园老师应邀为国际关系学院法学院学生作了题为“涉外执法协作:总体国家安全观下毒品案件侦查的新实践”的讲座。本次讲座在国际关系学院教学楼406举行,国际关系学院法学院孔祥承老师主持本次讲座。

讲座伊始,王老师举了几个生活中和毒品息息相关的案件,点出当前毒品的隐蔽性非常强,会借各种形式“伪装”,使人在不自知的情况下被迫成瘾,整体禁毒形势有所反复。

本次讲座主要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王老师着重介绍了我国当前的毒情形势。首先,近年来传统毒品滥用的人数持续减少,芬太尼类物质至今未发现成规模滥用现象。但这并不代表我国毒品问题已经解决。随着众多新情况的出现,我国禁毒形势出现反复。其次,我国毒品滥用品种多样叠加、成瘾性物质替代滥用问题突出。部分吸毒人员为缓解毒瘾,转而寻求其他价格较低且效果相近的麻精药品、新精神活性物质及未列管物质进行代替滥用。最后,滥用替代物质的危害显著。在滥用毒品替代物质后,吸毒人员易精神异常、出现幻觉或者狂躁症状,存在肇事肇祸风险。

第二部分,王老师简要介绍了麻精药品案件的侦办思路。通过介绍有关争议性案件,指出应当厘清药品、麻精药品、毒品、新精神活性物质和非药用类精麻药品的概念。截至目前,我国的管制毒品数量为510种。在侦办案件时,需先对可疑物质进行鉴定,根据鉴定意见确认该物质是否在管制目录内,从而进行毒品认定。

第三部分,王老师简要介绍了未列管成瘾性物质的防范。未列管的成瘾性物质(如笑气、丁烷、卡马西平等)滥用情况蔓延,给禁毒工作带来了困难。同时,王老师举了很多生活中的例子对大家进行科普与警示。

第四部分,王老师介绍了中美芬太尼之争。在芬太尼问题上,美国一味地向中国甩锅,这不仅加剧了美国自身的芬太尼危机,还会对中美禁毒合作造成严重冲击。

最后,王老师对今天的讲座进行了总结。首先,我国禁毒工作要实现粗放型向精细型的转变。其次,随着毒品来源途径多、毒品贩运形式广、藏毒方式花样多,我国禁毒工作充满挑战,也饱含机遇。最后,我国的禁毒工作应立足现实毒情,不断更新理念、调整策略。

在互动环节,同学们分别提出自己的观点与疑问,和王老师积极互动。本次讲座在热烈讨论中圆满结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