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活动回顾 | “初心·使命”辅导员工作室第九期主题活动圆满完成

来源: 发布时间: 2025-10-31 点击量:
分享:

2025年10月29日,“初心·使命”辅导员工作室在第三放映厅开展的“回望共同历史,携手世界未来:中国与联合国八十载”主题讲座圆满完成。本次活动邀请了北京大学博士生讲师团姚航老师来校开展讲座,赵思斯老师主持本次讲座。

姚航老师从四个维度系统梳理了中国与联合国的互动历程。首先姚航老师从三个层层递进的视角带领同学们梳理联合国成立的历史。姚航老师指出,联合国的建立在很大部分上源于战后人类的集体反思和制度创新。从战时的《联合国家宣言》、《莫斯科宣言》到1945年4月的旧金山制宪会议,直至《联合国宪章》的签署和联合国的建立, 中国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力量,成为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和常任理事国之一,既是体系的维护者,也是建设的参与者。

以对历史的回顾为基础,然后姚航老师从程序性、法理性和历史性等多个维度出发,剖析了在美苏冷战、权力激烈对抗与国际局势复杂的时代大背景下,中国重返联合国背后的法理与权力结构的博弈。姚航老师带领同学们逐步深入思考,指出了这一外交胜利是历史进步性的必然表现,也体现了世界爱好进步与和平的国家对新中国外交政策的认同。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增强了联合国的普遍性和权威性,是标志着国际秩序转型的重要开端,为研究当代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供了重要依据。

接下来,在回顾了新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历史进程后,姚航老师带领同学们将目光转向了当代中非合作,携手与共的新篇章。中非合作历史悠久,姚航老师借助时间轴与地图可视化地呈现了中非各国的建交历程,并且举出了一些具体的历史细节,展现了以周恩来总理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对中非友谊作出的突出贡献。并以坦赞铁路、中非合作论坛等为例,勾勒出中非合作的阶段性特征。在这一部分的最后,姚航老师总结了中非合作中展现的几个突出特点,并鼓励同学们传承中非友好关系。不忘历史,面向未来。

最后,姚航老师将视角转向当下,阐述中国在联合国框架下参与全球治理的实践与创新。她指出,历久弥坚的中非合作伙伴关系,对当今国际治理体系具有重要典范意义。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全球治理的深刻命题,中非合作作为南南合作的典范,成功超越了零和博弈的旧思维,不仅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开辟了新路径,也为全球文明的交流互鉴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讲座尾声,姚航老师总结道:从创始会员国到重返联合国,再到深入参与全球治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八十年风云变幻,历程波澜壮阔。这段历史揭示,全球治理的革新离不开所有文明的共同参与,其终极愿景正是各大文明的交相辉映。在二战结束与联合国成立八十周年之际,我们更应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坚定地携手共创一个更加和平、公正与繁荣的世界。。

在互动提问环节,同学们就中国对非洲智慧经验的借鉴、如何回应“新殖民主义”的论调 、中非合作在新时代的内涵以及中国学生在非洲的留学和就业前景等问题与姚航老师进行了交流与沟通。

在讲座尾声,姚航老师对同学们寄予殷切期望,鼓励大家成为中非友好合作的传承者与使者。本次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落下帷幕。随后,赵思斯老师作了简要总结,并再次向姚航老师致以谢意。

最后,两位老师与在场同学合影留念。

同学感言:

刘昕怡:这场讲座让我受益匪浅。从中国重返联合国时非洲兄弟的坚定支持,到如今中非合作的累累硕果,我真切感受到“真实亲诚”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南南合作最生动的注脚。

曾以为国际合作多是利益交换,却在老师的讲述中看到:中非携手,是历史情谊的延续,更是平等互信的践行。没有居高临下的施舍,只有并肩同行的真诚——这种模式颠覆了我对国际交往的惯性认知,让我明白真正的合作应是彼此成就、共同成长。

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也懂得了我们不仅要看见世界的多元,更要学会在复杂叙事中坚守理性认知。中非关系的故事,教会我以尊重为底色看待国际互动,以担当为动力参与跨文化交流。

林达:在“初心·使命”辅导员工作室举办的第九期活动中,我聆听了北大博士生讲师团姚航老师主讲的《回望共同历史,携手世界未来:中国与联合国八十载》讲座。作为一名法学生,我深受启发。

讲座将厚重的历史与国际法的法理脉络紧密相连。中国重返联合国的第2758号决议,是国际法“有效统治原则”的胜利;周恩来总理访非时对礼节的变通,则生动体现了主权平等与“善意原则”。这让我深刻认识到,国际关系演进的背后,是法律原则与规则的力量在推动。

这次学习为我开启了一扇窗,让我看到法学知识在宏大的全球治理舞台上同样至关重要,激励我未来在专业领域内深耕,培养国际视野。

董明昊:这场讲座让我受益匪浅,我知道了八十年的风云激荡,在战争的废墟与和平的渴望中,联合国应运而生。它承载着人类对免于恐惧、共享发展的希冀,是国际秩序走向法治化与协作化的重要里程碑。当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之问,再次摆在人类面前。对于我来说,中国与非洲的携手,正是对这一问题最有力的回答。

中国提出的全球治理倡议,核心是“共商共建共享”——这与非洲国家追求的“自主发展权”不谋而合。在联合国框架下,中非共同推动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反对将发展问题政治化,反对“脱钩断链”。八十年风雨兼程,中国与非洲的故事,是友谊的故事。我相信这将为人类进步事业注入源源不断的“中非力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