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讲座回顾|代码、法律与网络主权

来源: 发布时间: 2024-04-07 点击量:

Part.01讲座内容

2024年4月2日晚,由国际关系学院法学院策划的“代码、法律与网络主权”讲座在教学楼333教室顺利举行。本次讲座由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沈伟伟副教授主讲,国际关系学院法学院李一达老师主持。

讲座伊始,李一达老师首先为大家介绍了沈伟伟老师的学术背景和本次讲座的主题内容。沈伟伟老师是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法律研究中心主任,其主要关注领域为宪法学和网络规制法,在《清华法学》《环球法律评论》《地方立法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译有《代码2.0:网络空间中的法律》,本次讲座围绕“代码”、“法律”和“网络主权”这三个关键词,重点探讨网络主权的形成与发展以及身处大数据时代的应对策略。

沈老师以“马法(the law of horse)之辩”作为引入,提出“网络法是否应当具有独立部门法地位”的问题,同时结合身边实际事例,引导同学们对网络空间技术发展给社会生活特别是法律等规制要素带来的影响进行思考,对法律的保守稳定与代码的革新激进这些特质进行比较,指出正是由于网络空间技术对人类社会生活和价值观念带来的巨大改变,使得部分学者主张网络法应当成为独立的法律部门。

在此基础上,沈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美国学者劳伦斯·莱斯格的著作《代码2.0:网络空间中的法律》重点展现了作者“代码即法律”(code is law)的观点和架构(技术)、法律、市场与社群规范规制四要素理论。为帮助同学们更好的理解相关内容,沈老师结合莱斯格的规制四要素理论,围绕“代码是什么?”“四要素如何相互影响”两个问题,对盗版音乐规制、烟草专营管理、网约车治理等现实情景进行分析,进一步阐释了法律与其他三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并提出在网络空间治理领域中部分条件下架构规制会取得较之法律规制更为准确有效作用的观点。

接下来,沈老师围绕“大数据时代的网络主权”这一命题,结合《网络独立宣言》、《塔林手册2.0》等的内容, 对网络主权的兴起、特点和演变展开了进一步的介绍。沈老师指出,网络空间技术发展使网络治理经历了一个从无政府到有政府的转变,并推动传统的领土主权通过网络基础设施向网络空间延展突破国境限制形成了功能主权的概念。他认为,在此背景下国家的网络主权能力更多取决于技术架构而非法律权威,并结合美国和欧盟的网络法律规定进一步论证了这一观点。

同时,沈老师结合传统宪法理论指出,当下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私权力”(private power)对网络主权的作用日益增强,私主体部门承担了越来越多的公共管理职能,网络服务的具有了更多的公共属性,网络平台在主权行使过程中也获得了新的地位,国家对主权的行使方式也随之发生了新的变化。另外,沈老师认为网络主权正在历经从以物理层、内容层为中心到以代码层为中心的演变。他认为在数据产量骤增的时代,数据之于网络主权的核心作用愈加显著,各国基于数据控制和架构能力分为了攻击性和防御性两种模式,已经拥有数据控制架构能力的国家将会在功能主权层面大幅提升自身的网络主权地位,呈现出攻击性态度,但缺乏数据控制架构能力的国家则更倾向于被动地防御,而美国与欧盟在数据方面的合作与纠纷正是这一现象的生动体现。

Part.02互动环节

互动环节中,沈老师对网络技术发展对法律规则的影响和莱斯格规制四要素的重构等问题进行了耐心解答,并就中国未来网络主权模式的选择与同学们进行了热烈讨论。沈老师表示,应当充分意识到在网络主权争斗中不仅包括防御一种手段,实际上我国在诸如网络支付方式等层面已经具备了较高的权威度。讲座结尾,李一达老师对本次讲座做出总结,对沈老师的悉心讲解表达了感谢,同时倡导同学们对网络主权的相关问题进一步研究与思考。至此,本次讲座圆满结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