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9月5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2010年4月29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第一次修订。2024年2月27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第二次修订,并通过第二十号主席令公布,其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
时代不断变化,保密法也在不断完善。保密工作历来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保密法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为切实筑牢国家秘密安全防线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保密法的修订颁布,是我国保密法治建设进程中的一个新的里程碑,为保护国家秘密安全,更好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提供了坚强法治保障。
一、为什么需要保密法?
正如《保密法》第一条开宗明义:“为了保守国家秘密,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保障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制定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是国家安全的基石,通过划定国家秘密范围,防止敏感信息泄露危害国家安全与发展利益;同时要求公民、组织规范信息处理行为,避免因过失或恶意行为引发社会动荡或技术损失。
二、哪些属于“国家秘密”?
常见类型:
1. 国家大事:比如未公布的经济政策、外交谈判内容。
2. 军事机密:部队部署、武器参数。
3. 科技突破:芯片技术、航天工程数据。
4. 敏感案件:反恐行动细节、重大刑事案件侦查过程。
三、秘密分等级:绝密、机密、秘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规定,涉密等级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级。具体如下:
绝密级:是最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安全和利益遭受特别严重的损害。例如国家重大战略决策的核心内容、尖端军事技术的关键数据等。
机密级:是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安全和利益遭受严重的损害。像重要的军事计划、外交策略中的关键信息等属于机密级。
秘密级:是一般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安全和利益遭受损害。比如一些普通的行政管理文件、内部工作报告等可能涉及秘密级信息。
四、普通人如何遵守保密法?
1. 不传播未公开的涉密信息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擅自传播标有密级(绝密、机密、秘密)的文件或信息。若在微信群收到疑似涉密文件(如标注“机密”的政府文件),转发行为可能构成“非法提供国家秘密”,轻则行政处罚,重则追究刑事责任。
2. 离职不得携带涉密载体
涉密人员离职时,须清退全部涉密载体(如文件、U盘),不得私自留存或复制。若将原单位涉及国家秘密的技术资料(如国防科技专利图纸)带至新单位,即使未直接使用,也可能构成“非法持有国家秘密”。
3. 禁止拍摄、传播敏感区域信息
禁止在军事禁区、国防科研单位等涉密场所非法拍摄或通过互联网传播相关信息。若照片、视频中包含可识别涉密设施的内容(如部队番号、雷达站轮廓),可能被认定为“泄露国家秘密”。

五、违反保密法的后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2024 年修订)及相关法律规定,违反保密法的个人将依法面临以下后果:对严重违反国家保密规定的涉密人员,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建议有关机关、单位将其调离涉密岗位。若行为构成犯罪,例如向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 111 条,最高可判处无期徒刑。对于泄露客户名单等商业秘密的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 219 条,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违反保密法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第 58 条、第 60 条,将被责令整改、罚款,情节严重的暂停涉密业务、降低资质等级直至吊销保密资质;未取得资质擅自从事涉密业务的,责令停止业务并没收违法所得。此外,单位若侵犯商业秘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 21 条,除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外,还可能被处以罚款等行政处罚。
真实案例:
2013年12月,某区保密局、测绘局在对辖区某县农牧局保密检查中,发现该局存在涉密测绘成果管理不规范,未建立台账,部分涉密地形图查无实物的问题。经查,2011年10月,该局副局长达某前往区测绘局申购了21幅(63张)涉密地形图,因草场承包经营责任制工作需要,该局局长琼某默认同意,部分涉密地形图借到部分乡镇使用,虽有借用记录,但未标注涉密地形图的密级和借用事由。负有保管职责的达某和专技人员欧某二人对涉密地形图的去向和返还情况均不掌握,琼某也从未过问。后经多方查找,找回失控的部分地图,另有1幅(3张)涉密地形图被确定为遗失。
法律后果:
有关部门给予琼某党内警告处分,达某留党察看、行政降级处分,欧某党内严重警告、行政记过处分。

六、小贴士:生活中如何避坑?
1.规范网购与理财行为
网购时应选择具备信息安全认证的正规平台。《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修正草案明确,平台若未履行信息安全义务,最高可处千万元罚款。遇到 “低价秒杀”“高收益理财” 等诱惑时,需通过官方渠道核实,避免因贪图小利泄露个人信息或资金账户数据。
2.保护个人信息与商业秘密
涉及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等个人信息时,需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核实对方身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相关规定,个人信息属于重要数据,应当加以重视和保护。另外,在工作或生活中若以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商业秘密,可能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 219 条的侵犯商业秘密罪,情节严重者可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3.规范电子设备使用
不携带涉密设备进入公共场所,智能终端产品需符合国家保密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实施条例》第41条规定,机关、单位应当加强对互联网使用的保密管理。机关、单位工作人员使用智能终端产品等应当符合国家保密规定,不得违反有关规定使用非涉密信息系统、信息设备存储、处理、传输国家秘密。

总结:保密法不是“高高在上”,保密工作与保密法与我们息息相关,为提高全校师生对保密工作的重视与关注,让保密法不再神秘,现举办一场关于保密法的线上答题活动,奖品丰厚,诚邀各位参与!
知识答题环节:看完这些,快来测一测你对保密法到底知多少,踊跃参与将有机会获得精美奖品!


奖品设置:
将有三十名幸运同学获得慢回弹减压神器捏捏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