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特别关注 > 正文

我校正式挂牌教育部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

来源: 发布时间: 2025-06-27 点击量:
分享:

2025年6月18日下午,教育部(国际关系学院)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揭牌仪式在国际关系学院法学院举行。院长胡继平、副院长许可和主管部相关领导出席了本次活动。基地主要教师成员和涉外法治创新实验班学生代表共同见证了这一重要时刻。

揭牌仪式开始前,领导一行参观了模拟法庭等基地设施。随后,法学院院长、基地执行负责人郝敏就基地建设情况进行了详细汇报。

郝敏在汇报中介绍,2023年12月国际关系学院入选首批教育部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培育)名单,成为全国51家入选高校之一。在2024-2025一年的培育期中,学校与主管部机关等协同培养单位通力合作,秉持守正创新的理念,围绕协同机制建设、学生选拔与发展、学科课程教材建设、师资建设、实习实践及管理保障等多个维度,全力打造以“国家安全”和“即战型”为特色的高质量涉外法治育人平台。期间,基地不仅开展大量高水平涉外法治学术活动、输送学生赴主管部实习锻炼、助力学生在多项国家级涉外法治竞赛中屡获佳绩,还积极推进多项创新举措,如扩大“涉外法治创新实验班”、引入“涉外法治微专业”课程、升级文科实验室设施、加强与“国家安全法治研究基地”“知识产权与科技安全研究中心”等平台的深度合作,并探索与境外高校联合培养的新路径。在教育部严格的“赛马制”管理及指标考核评估中,我校在各个阶段性考核和总评估中交出亮眼答卷,成为国内首家聚焦“国家安全领域”的部级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实现了我校在教育部部级育人平台建设上的重大突破。

在座谈环节中,涉外法治教研室主任、基地联系人李文杰代表团队表达了感谢,认为基地未来发展空间广阔,希望能够继续得到上级机关和学校领导的关心支持,在对外交流等方面给予更大助力。国家安全法治教研室主任李一达、涉外法治创新实验班班主任刘思艺分别就提升涉外实习实践平台建设、增加学生参与主管部机关活动机会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来自涉外法治创新实验班的学生代表——21级陶缙(以第一名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和22级张浩然(获多项国家级涉外法治竞赛奖项)在发言中表示,能够成为基地一员深感荣幸,在校期间取得的成绩得益于学校的悉心栽培和提供了广阔的学习实践平台,今后将加倍努力,以更饱满的热情投身到涉外法治学习研究和实践应用之中。

胡继平院长在总结发言中首先祝贺基地顺利通过评估,指出这是国家对学校法学教育工作的认可与期待。他强调,作为部属专门院校,学校在办学上应充分彰显专业特色,国家安全一流学科建设需要全校所有学科的共同努力,而法学院应持续强化“涉外法治”与“国家安全”的双重特色,打造独具优势的人才培养品牌。同时,他提出两点建议:一是应坚持目标导向,时刻以学生为中心,进一步优化课程培养方案,并结合社会市场需求,扩大涉外法治人才的培养规模。二是应多方面深化基地建设,不仅要邀请更多一线实务专家来此授课,而且应推动学生参与更多的涉外法治对外交流活动,不断开拓国际视野、提升综合素质。

法学院分管校领导、基地负责人许可副院长充分肯定了基地师生的努力和成绩,同时勉励大家继续加油,争取在提升研究生涉外法治培养质量方面取得新突破,早日实现建成涉外法治硕士培育点等目标。

会谈结束后,胡继平院长与主管部相关领导一行共同参观了法学院“国家安全法治宣传角”,对法学院国家安全法治宣传工作与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相结合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