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秀娜 法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
基本介绍
教育背景
1992.9-1996.6 吉林大学法学院国际法专业,获法学学士学位;
1997.9-2000.6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国际经济法专业硕士研究生,获法学硕士学位
2005.8-2009.6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国际经济法专业博士研究生,获法学博士学位
2012.10-2016.6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博士后,博士后出站
工作经历
1996.7-1997.8 在辽宁省本溪市人民检察院,从事审查起诉工作,任书记员;
2000.7-2013.12 在北京联合大学,任教师;
2014.1至今 在国际关系学院,任教师,法学院副院长。
学术兼职
中国法学会国际经济法学会理事,本届任期至2026年12月。
研究方向
海外利益保护制度、涉外法与国际法、国际安全制度。
主要学术论著
《海外经济利益保护制度研究》(专著),光明日报出版社2022年6月;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专著),法律出版社2010年8月;
《中国国家安全法教程》(参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21年2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公民普法读物》(副主编),法律出版社2023年6月;
《我国私营安全公司域外服务的法律困境及其突破》,《当代法学》(CSSCI收录)2021年第1期;
《制衡与对抗:美国法律域外适用的中国应对》,《国际法研究》(人大复印资料全文复印)(AMI收录)2020年第4期;
《海外利益保护制度的有效性困境及路径探究》,《北方法学》(北大核心收录)2019年第4期;
《涉外消费者保险合同的管辖和冲突规则研究》,《金融发展研究》(AMI收录)2018年第1期;
《民营企业海外利益安全的法治保障探讨》,《中国物价》(AMI收录)2023年第6期;
《世界贸易组织法学方法论问题刍议》,《当代法学》(CSSCI收录)2006年第3期;
《基于司法实践的民间文学艺术表达权利归属研究》,《法律科学》(CSSCI收录)2017年第4期;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使用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河北法学》(北大核心收录)2012年第11期;
《民间文学艺术表达司法实践发现和概念再认识》,《科技与法律》(科技核心收录)2019年第1期;
《法经济学视角下的我国国内游导游执业危机解决路径研究》,《旅游学刊》(CSSCI收录)2009年第9期;
《应对分时度假信用危机的法律思考》,《旅游学刊》(CSSCI收录)2005年第2期;
《私营安保公司境外业务的国际制度推进研究》,《中国非传统安全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年8月;
《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市场经济地位的法律思考》,《入世的后过渡期下我国立法与司法的完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
主要科研项目
主持完成2020年部级“国际投资争端解决机制:主要制度与选择”项目;
主持完成全国博士后基金项目“民间文学艺术表达的权属和惠益分享问题研究”;
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带一路战略下我国与中亚国际工程承包法律问题研究”子项目;
主持完成国家自然基金“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多模态智能旅游价值评估”子项目;
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重大研究专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家安全法治建设研究”;
主持完成北京市教工委“北京市古村院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状况调研”项目,获北京市教工委调研成果一等奖;
主持完成北京市教委“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
主持完成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用资金资助项目“印度海外利益保护法研究”;
主持完成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用资金资助项目“海外利益保护法律研究”。
研究领域
研究领域为海外利益保护制度、涉外法治、国际安全法等。
讲授课程
本科生课程:国际私法
研究生课程:国际安全法、国际私法案例、比较国际私法。